您的APP上架需要安全评估吗?详解舆论属性与社会动员能力认定及评估流程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款新兴的社交APP突然爆火,因其独特的匿名社区模式和话题讨论功能,短时间内聚集了数百万用户。然而,由于平台对敏感话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不力,谣言和有害信息大肆传播,最终被网信部门依法责令下架。不仅巨额投入付诸东流,公司声誉也遭受重创。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该公司在推出APP时,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安全评估流程,导致应用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引发重大损失。
近年来,为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 《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开展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App服务时,必须依法依规履行安全评估程序。
那么,您是否真正了解什么是APP上架安全评估?本文将带您系统了解APP上架安全评估的定义及其核心评估内容。
一、您的APP需要该安全评估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应用程序,具体包括以下两类:
1.具有舆论属性:指提供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短视频、直播、即时通讯、信息分享、公众账号发布等面向公众的舆论表达渠道的互联网服务。
典型应用包括:社交类APP(如微信、微博)、社区论坛(如贴吧、豆瓣)、视频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新闻资讯聚合平台(如今日头条)等。
2.具有社会动员能力:指开办具备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能够发起、组织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的一类互联网信息服务。
例如:活动召集类APP、大型任务协作平台、网络募捐平台等。
其次,在以下情形中,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主动进行安全评估:
1.新上线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
2.应用功能或实现技术发生重大变更,可能影响其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
3.用户规模显著增加,可能引起信息服务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4.发生违法有害信息传播事件,表明现有安全措施已难以满足管控要求;
5.接到网信部门或公安机关依法发出的安全评估书面通知。
简而言之,任何为公众提供发声、互动、组织与聚集等功能的线上平台,均可能纳入监管范畴,须依法开展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防范社会风险、保障服务持续稳定运营的重要基础。
二、安全评估主要的评估依据和内容有什么?
在开展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过程中,主要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包括:《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评估内容通常涵盖以下五个核心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审查要点:
1.组织机构与人员责任
(1)是否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并明确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
(2)是否设立内容审核与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及岗位,并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2.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
(1)是否制定完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审核机制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2)相关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是否具备可审计的执行记录与日志
3.违法和不良信息防控机制
(1)是否建立7×24小时内容审核机制,是否具备对谣言、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等违法有害信息的实时识别、处置与过滤能力
4.监管配合与工作机制
(1)是否依法记录并留存用户发布信息、账户信息、操作时间及IP地址等网络日志,且留存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2)是否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明确公布受理渠道,并及时处理相关投诉和举报事项
5.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1)是否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公开、透明地明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依法事前取得用户同意。是否贯彻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与处理业务功能直接相关的个人信息
(2)是否采取加密、脱敏等有效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损毁或丢失
三、结语
对于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而言,通过安全评估绝非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更是构建用户信任、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石。在日益严格的网络治理环境下,建立系统化的安全治理体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在APP上架安全评估报告过程中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备案材料准备、备案流程细节等,都可以找<万方科技>,关注官网:https://www.wfnetworks.cn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