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数字时代交通变革下的安全基石
在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车联网已成为推动交通出行革命的核心引擎。截至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保有量突破5亿辆,中国以42%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车联网企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汽车的功能边界—从机械产品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更催生出“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新型交通生态。然而,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33.6%(L2级自动驾驶)的爆发式增长,网络攻击的阴影正悄然笼罩。
在此背景下,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应运而生。该制度通过三维评估模型(规模维度、服务维度、风险维度),为车联网系统颁发“安全身份证”。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245家企业完成备案,特斯拉、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通过4级认证,构建起涵盖通信安全(SM9算法)、数据安全(TEE可信执行环境)、接入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的五层防御体系。这种分级分类的管理模式,即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的合规要求,也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安全基线。
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是国家为了应对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而设立的一套强制性的、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流程。它要求所有车联网服务运营者必须根据其系统的重要性评定安全等级,并向国家报备,以此为基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安全防护体系,最终确保车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用户的切身安全。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实施指南》,备案对象涵盖两大核心领域:
1.车联网服务平台:包括车辆远程控制,OTA升级、车联网卡管理等20余类业务系统
2.V2X通信网络、路侧单元(RSU)、车载智能网关等硬件设施
除却核心领域,在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过程中,采用三维评估模型:
1.规模维度:管理100万辆以上联网车辆的平台自动归为最高等级
2.服务维度:具备远程启停功能的系统比普通监控平台高两个安全等级
3.风险维度:可能引发省会级主干道瘫痪的系统直接定为5级
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作为保障车联网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备案流程总体可以概括为四个环节:
一、系统注册与账号获取
1.确定备案对象:车联网服务平台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的网络设施和系统均需进行备案;
2.系统注册:相关企业需通过全国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系统进行注册,获取企业账号,注册过程通常需要提供企业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等;
二、信息填报与等级核验
1.填报备案信息:企业需按照《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实施指南》的要求,填报详细的备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设施和系统类型;
•定级对象名称;
•联系人信息、网络运维负责人信息和服务情况;
•IP地址和域名;
•主要协议和端口;
•网络数据信息、网络用户信息存储处理情况;
•网络拓扑等;
2.等级核验:企业需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实施指南》计算网络设施和系统的安全等级。初步确定安全等级后,可聘请专家进行评审,以确保等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有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所确定的安全等级还需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三、提交备案申请与审核
1.提交备案申请:企业需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新建系统应在上线运行后30日内),通过全国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系统提交备案申请。提交时需上传填报的备案信息及相关附件。
2.备案审核:省级通信管理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开展备案审核工作。审核过程中,可能会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交的定级备案信息进行评审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形成定级备案目录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四、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动态管理:企业需每年提交安全自评报告,并在系统升级或服务范围变更后30日内备案。同时,发生安全事件后24小时内需启动应急备案机制。
2.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备案审核结果和日常安全监测情况,持续改进车联网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包括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等。
总而言之,对提供智能网联服务的企业而言,完成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不仅是履行法定的合规义务,更是筑牢行车安全底座、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车辆互联化、智能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建立覆盖车载终端、网络通信、服务平台与数据流转的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企业赢得用户信任、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
以上就是关于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的相关介绍,如果在进行备案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备案材料准备、备案流程细节等,都可以找<万方科技>在线客服进行询问,关注官网:https://www.wfnetworks.cn 了解更多。